理想与死
——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书籍简评
把传说中的22军规通看完毕,回首已三周飘飘然。超出计划不说,读的不够深入也比较伤感,逛了一圈相关书评发现大家说的也不大靠谱——约摸是我们落伍了,集体说不出个一二三四五六来。
能把关乎死亡的笑话开的如此漫天飞舞,《军规》可以逢时当作笑谈了。打小听闻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条著名的忽悠逻辑,读过此书后才发现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好多角色都活学活用靠它混日子过——虽然人家本来很悲情,可是逻辑本身太搞笑,也就不得不跟着笑场了。
这本书关乎每个人对待生死与打仗的态度。不管这态度如何,有个问题倒是很值得探讨一下:叫你去死,你理想的是为什么去死?
看军规看的我有点副作用。
做了个梦,梦到日本鬼子来了,把我们这群学生弄成一排一排往黑洞里走。其时大家都战战兢兢的,我吧心里也贼怕,但也不知道梦里的那颗脑子里哪根弦错位了竟然上来吼句“抖什么抖啊怎么着不都是死吗”。然后我就被日本鬼子给特别提溜出去了。
透过这个梦我充分体会了逼是不能乱装的,做人傻点彪点白痴点也没啥不好的。
世界很奇妙啊,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奇才,奇到从来就没有个有个性点的标准。
特殊至此人们根本分不清谁真的是傻子谁真的是聪明人。或者说这一评判本身就是没意义的——谁规定我非要做什么做成什么啊,敢问我脑残我白痴我傻我笨跟你有甚干系啊?
据说好的社会标准都是对半原则。由此得出一现象是:凡是人性好与坏这一比例失调的人都显得或悲观或愤懑并不自由。
以下小字内容为补充插段。
想自由么?
弗洛伊德说“所谓自由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抑制”,《性心理学》作者解释它说因为要取得自由生活,我们必须把我们一半的冲动抑制下去,而这一半也就是最富有人性的一半,压制成功,我们的幸福才算有了最后的凭借。
想快乐么?
别美了,所谓的快乐,根本就是建立在释放压力与痛苦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你接受多少,你才得以释放多少。所以别以为幸福快乐是什么高调痛苦的逻辑,它其实不过是你自编自演的程序。
我们这个时代关于死的想法俨然没有战争时期那么残酷了。在如今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到可以胡思乱想的年代,很多人更不知道除了装逼还能做些什么。所以我也在没事儿闲着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得瑟,且以此为乐。
读罢此书的我可以很严肃的告诉你它所有内容的中心思想不过是“要死叫别人去死吧,我不去”。此思想之干脆卑鄙利落,在文中贯彻始终。
说到“卑鄙”——话说回来什么算“卑鄙”?
当我发现约塞连最后突然有点“正义”与“悲天悯人”的时候,我也知道那是他以N个好友战斗中的死亡为代价所换来的。
这倒是为我做了点点醒:我们的卑鄙原本是以我们可承受的心理压力为底线为准则的。也就是说,如果我善良,那并不是证明我有多高尚,而不过证明了我本身有多么承受不起我不够高尚的德性——说白了,即:我不过是个表面善良实则软弱的人。
所以我觉着善良不是个道德问题,而是个值得人反思的心理问题。
所以我觉着不要脸的坏人其实也挺伟大的。
所以我觉着希特勒拿破仑等人同样是英雄,关键就在于他们叫别人去死比叫他们自己去死来的勤快。
全是牛人啊!单凭信仰就能害死人。
2012/7/5 薇安
-
评论